16Mn无缝钢管半浮动(或半限动)芯棒连轧管机
德国人称MRK-S(Mannesmann bohr-Kontimill Stripper);法国人称Neuval-R。
德国设计的工艺为:在轧制过程中,前半程,芯棒不是自由地随轧件前进,而是受限动机构的控制,以一恒定速度前进,芯棒与轧件的速差分布是不一致的,第1架的轧件出口速度小于芯棒速度;自第2架开始,轧件的速度快于芯棒的速度,形成稳定的差速轧制状态;当完成主要变形、管子脱离倒数第3架时,限动机构加速释放芯棒,像浮动芯棒一样由钢管将芯棒带出轧机。德国式的半浮动芯棒连轧管机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日本八幡厂建成投产。
法国研制的工艺为:在16Mn无缝钢管由最后一个机架轧出时才松开芯棒,即在轧制过程中具有限动芯棒轧机的工艺特点,而在终轧后松开芯棒;芯棒随荒管至连轧机后的输出辊道。法国式的半浮动芯棒连轧管机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法国的圣索夫钢管厂投入生产。
不论德国工艺还是法国工艺,半浮动芯棒轧管机轧制结束后,约有1/3长的荒管(尾部)包住芯棒前端,见图4;带有芯棒的荒管横移至脱棒线,由脱棒机将芯棒从荒管中抽出以便冷却、润滑后循环使用。其特点是荒管壁厚的精度较高、节奏较快,每分钟可轧3支甚至更多的钢管,芯棒长度虽然比浮动式的短得多,而比限动芯棒轧机略长一些;设有脱棒机工艺其流程较长;适合生产较小规格(外径小于219mm)的无缝钢管。德国模式的代表机组有日本的八幡厂的φ194 mm机组和我国衡阳的φ89 mm机组;法国模式的机组至今仅有一套,就是法国V&M公司圣索夫厂的φ127 mm机组。
|